生活動力


週日午後到附近的社區圖書館,瀏覽些平日很少看的閒書、雜誌 。平時工作都忙忙碌碌,幾乎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己該做甚麼,而且to-do-list總在不斷地增加。忙來忙去,往往忙得自己都找不到自己,有時甚至覺得生活缺乏動力。

讀閒書,看雜誌,有時會發現許多自己平時無暇顧及的東西,甚至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比如,看到一句廣告標語 「I realized today is the day I write my own story」,我會聯想到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我的博客了;看到一篇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的小文章,我會聯想到我身邊拼命工作的朋友,馬不停蹄,以為工作就是幸福。我也看到一篇關於生活動力的文章,於是也對號入座,分析自己是何種動力類型的人。

根據這篇文章的分類,一般有五種不同動力類型的人,包括 connection, accomplishment, influence, security, 以及 enlightenment。比如,有些人的生活動力就是追求結識更多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些人則追求成就感,樂於取得成績,喜歡與他人競爭,並以獲勝為目的,目標簡單明確;還有些人則追求權力,爭當領袖,以領導他人,影響他人為動力;也有些人會追求安穩平靜的生活,以經濟有保障為動力,凡事計劃周密、穩妥。當然,還有一類人則比較超現實,追求一種啓蒙、感悟的生活。

通過測試,我計較接近這最後一種動力類型的人。這種類型的人,通常與眾不同,不會刻意追求財富、名譽,或者社會關係。在經濟社會的滾滾紅塵中,這類人表現超脫,隨心所願,或者練習瑜珈,冥想,信奉宗教,或者崇尚自然。這類人會把到拉斯維加斯尋求快樂之旅視為惡夢一般。而他們感到愉悅的則是躺在星空下,與朋友,愛人,甚至與自己的寵物去探討生活的意義。

對於這類人,這篇文章的忠告就是:盡量不要對自己的自由感有所妥協,不要勉強自己做別人都在做的事情。追求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獨自到郊外行山旅行,或者自己種些蔬菜,做些美食享受生活。只要這類人所做的事情能夠喚醒內心的感受,他們就會充滿動力地去生活。「Don’t put yourself in situations that compromise your sense of freedom … Instead, devote yourself to meaningful hikes, perhaps, or cooking mindfully with plants you’ve grown yourself. Everything you do can fuel you sense of inner awakening, and when it does, you’ll be up and running.」

原來我的動力來自於啓蒙、感悟和超現實。發現自己之後,我倒覺得也許應該調整一下自己,適當地融入社會,不那麼超脫,從星空下探討生活的意義中走出來,走出固有的自己,在生活中學習寫生寫實,在現實與超脫之間尋求生活的動力。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