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



昨天是入夏以來農曆初伏的頭一天。我原本不知道這麽一個日子,可是,快要下班的時候,我給家裏打了個長途電話。我媽問我:「你吃餃子了沒呀?」我說:「沒吃。爲什麽要吃餃子?」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嘛。今天是頭伏的頭一天,該吃餃子了。」

原來如此!於是,我三下五除二,從巴士站回家的路上,在菜市場買了豇豆和小蔥。等再到超市買肉餡兒(這裡叫「免治」)的時候,我發現,平時多得不得了肉餡兒當天一份都沒有了。「莫非香港人也知道頭伏餃子的習俗?!」我心裏想。不過,我還算幸運。雖然沒有肉餡兒賣,我在鮮肉櫃檯上發現了一盒鹹蛋黃鮮肉蒸餅的原材料。而且只剩下最後一盒了。我拿過來,仔細研究了一下成分,發現主要是鮮肉,外加了少許馬蹄,鹽,再就是那顆顯而易見的鹹蛋黃了。我琢磨了一會兒,覺得試一下也無妨。於是,買回家來,開始包餃子。

一個人孤軍奮戰。不過,從小吃慣餃子,也包慣餃子的我,絲毫也不為難。我先和麵,讓麵醒著,然後把切好的蔥花和姜末,和切碎地鹹蛋黃放在肉餡兒裏,加上少許花生油和醬油(這裡叫「豉油」)攪拌均勻。這個時候,我把豇豆掐頭去尾,洗乾淨,然後在燒開的水中焯一下,取出晾乾,再切碎。另外將幾顆鮮蝦切成丁,一起放在肉餡兒裏。加鹽,黑胡椒粉,和少許油,在攪拌幾下。餃子餡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餃子。揉麵、擀皮兒,然後一個一個地包。動作雖有點機械,不過腦子裏想著的都是一幕一幕以往跟家人一起包餃子的快樂場面。頭伏餃子,自有頭伏餃子的道理。三伏天,天氣熱。人們通常苦夏,胃口不好。可是,就在頭伏的頭一天,一家人聚在一起,湊湊熱鬧,吃上一頓美味的餃子。三伏天也就好過多了。

包好餃子,燒開水,沒過幾分鈡餃子就煮好了。然後果然我的胃口大開,獨享了一大盤,而且發現伴有馬蹄和鹹蛋黃的餃子格外的美味。其實,生活可能原本就是這麽瑣碎。平平淡淡之中也會有一些滋味,和一點意外的發現。所謂的風俗和習慣可能也就是在平淡之中這麽一點一滴地在不斷變化之中傳承下來,例如頭伏餃子,還有端午節吃粽子和煮雞蛋等等。我通常會很固執地保持這些風俗習慣,因爲在包餃子和包粽子這些傳統美食的過程裏,我仿佛可以重新認識自己:所謂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的問題。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