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樂群


上個星期去香港城市大學參加學術研討會。在九龍塘地鐵車站通往城市大學的路上,我看到了「敬業樂群」四個字,頗感興趣。


「敬業樂群」本是西漢戴聖《禮記·學記》裏對學生或學者的階段要求之一。所謂一年離經辨志,三年敬業樂群,五年博習親師,七年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則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也就是說,作爲學生或者學者要研習經文,明確志向;鑽研學業,和睦相處;博覽群書,親近師長;參與學術,廣交同仁;於是便會小有成就。進而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並矢志不移,才能大有成就。


反思自己,做了近二十年的學生,十幾年的所謂學問,到頭來「小成」仍是理想,而「大成」則更高不可及。風風雨雨一路上,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都小心翼翼,百無所成。


中學的時候,與好友談及未來,有的說要從政,走「紅路」,有的則要經商,走「黃路」,而我卻選擇了漫長的學術苦旅,好像越走越「黑」。不過,這次學術研討會,卻多多少少改變了我對「黑路」的看法。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混合教學法」(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所以可想而知,與會代表來自很多不同的學科,從計算機科學,到信息通訊技術,從醫學科技到人文學科,應有盡有。跨學科之間的交流往往會拓寬一個人的視野。



每個學科的内容、思維和所關注問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數十位與會者分別來自五大洲,所以研討會内容豐富,觀點新奇,頗具特色。與會者之間充分交流,各取所需,兼收並蓄,開會之余,還有許多文化交流。


此外,會議主辦者辦事嚴謹高效,組織能力出色。從年初徵集論文,並幾經篩選,等到研討會開幕式的時候,印製精美的會議論文已經集結成書,並由德國頗有名氣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人手一冊,讓人感覺頗有些「香港」速度。



會議的第二天有一個招待晚宴。晚宴是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開始的。與會代表多才多藝,能彈會唱,自娛自楽,輕鬆自在。然後,大家品嘗美食佳肴,欣賞中國民樂,與會者之間談笑風生,頗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感。兩天半的會議緊張而有序。在會議第三天的下午,主辦者安排了香港半日游。代表們從黃大仙廟,到赤柱市場,到太平山頂,到金紫荊廣場,再到維多利亞港灣星光大道,雖走馬觀花,但也印象頗爲深刻。



在太平山頂,在各國學者中間,我忽然想到了第一天來香港城市大學的陸上看到的那四個字:「敬業樂群」。也許,做學問,做學人,其道路雖漫長,崎嶇,而且多半是無人喝采,不過,真積力久則入,做久了才發現,有的時侯,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也可以結伴同行,登高望遠,甚至可以做出門道來。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