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食物「里程」
偶讀中國日報的一篇文章,關於一位美籍華人廚師在中國上海開餐館,本想就地取材選用本地的食物原料,卻被告知,本地的食物原材料都不如進口的安全可靠。這位廚師百思不得其解。
當今世界,全球化至上,進口貨品隨處可見。我在香港生活的時候,如果不去街市買菜而是到超級市場,則可供選擇的商品多數都是非本地產品,從水果到蔬菜,從速凍海產品到半成食品。
我原也不以為然,並以能品嚐到世界各地的食品而沾沾自喜,例如美國的生蠔,法國的春雞, 加拿大的青口,澳洲的小羊排,巴西的藍莓,泰國的西柚,就連礦泉水也選購法國的品牌。
而到了墨爾本,則入鄉隨俗,逐漸對本地的農副產品產生興趣。在超級市場買的牛羊肉大多數都是本地的,牛奶也是超市的自家品牌,蔬菜水果也沒有標明是進口產品。如果到稍遠一點的農貿市場,則本地的農副產品更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一家人到郊外,還可以到櫻桃園親手採摘本地的櫻桃。這裡許多人家的房前屋後也栽種各種蔬菜水果。剛搬來的時候,發現自家院子裡也有不同的果樹,桃子,金橘,橙子,檸檬與青檸,滿樹都是。院子裡再種些茴香,青蔥,韭菜,做起菜來,或者包餃子,既方便又新鮮。有時到朋友家做客或朋友來家裡,帶上一盆植物做禮物,或拿幾個水果,或送幾隻佛手瓜,或給一包蔬菜種子,都備受歡迎。
這不禁讓人想到自然有機的生活。有環保主義者主張少坐飛機,少到海外旅行,為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人類留給大自然的印跡。在食品消費領域,也有人提倡選購本地農副產品,從而減少食物「里程」。選購食品要以有機可持續性(organic and sustainable)以及原料可追蹤性(traceable
ingredients)為原則。
於是,週末的時候,我也在自家後院打起了種菜的主意,除草鬆土,撒把種子,播種希望。工作日午休的時候,也到校園內的小市場轉轉,順便買一袋本地果園直銷的蘋果。自家種的蔬菜和本地果園的蘋果,雖然沒有超市進口的蔬菜水果標緻美觀,但是,在原料可追蹤性,有機可持續性方面則毫不遜色。
減少食物「里程」,也許與當今全球化的生活不盡合拍,但是返璞歸真,崇尚自然的生活,從古至今都不失為一種時尚。平民生活,本不應追求「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奢華。立足本土,減少食物「里程」,其實不僅是一種觀念與態度,也是一種意識與本能,更是一門藝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