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研討會
這是我所參加過最「傳奇」的一次研討會。首先是速度「傳奇」。我星期二接到幾經轉發的會議通知,即時決定參加,並與組委會聯絡;星期三工作一天之後,擠出時間寫好論文提要並提交給組委會;星期四閲讀文獻並草擬論文題綱;星期五從早晨八點半開始撰寫論文「漢語的國際化、本土化和規範化所涉及的語言和文化問題初探」,中午與朋友吃午餐稍事休息,到晚上五點半寫好近十頁的論文;然後修改,繁簡字體轉換,ppt設計,打印複印論文,然後七點半從辦公室出發趕往廣州。晚上十點半左右到達,入住暨南大學專家樓招待所。星期六參加開幕式,並聆聽兩岸三地及海外學者的精彩演講;星期日上午有我的主題發言,下午閉幕式,然後晚餐。當晚披星戴月,午夜到家,因爲星期一要如常上班。
其次是主題「傳奇」。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海外漢語方言研究。中華民族人口衆多,遍佈五大洲,漢語方言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在海外都根深蒂固,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會者從粵方言到閩方言再到客家話如數家珍,從語音到詞彙再到語法更是了如指掌。海外漢語方言雖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可是各路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各抒己見,充分顯示了對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國際水準。我本人雖對漢語方言研究不多,不過多年以來在西澳珀斯接觸過很多來自不同華語地區的人,所以對海外漢語方言並不陌生,再加上本人在珀斯的時候從事過大量的對外漢語教學,對漢語的國際化和本土化問題頗感興趣。說此次會議的主題「傳奇」,主要是因爲我近年來多數時間都在研究英語變體,這一次參加漢語方言研討會多少有些跨學科的味道。
兩天的「傳奇」研討會,我從跨學科的角度認認真真地聽取每個演講者的精彩發言,無論是微觀的語音、詞彙到語法的研究發現,還是宏觀的方言分佈,發展趨勢,乃至語言研究方法和學者們的治學態度,從哪個角度來説都是大有收穫。在我來看,漢語先有方言,后有普通話,即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普及,又衍生了普通話的地方變體。而英語卻先由個別方言演變而來,然後在世界範圍内傳播,形成不同的變體。方言和變體既有相似之処又有很多不同。語言是人類所共有的私人資源。在方言和變體的研究當中,我們應該注重這一資源的合理開發、研究、利用、保護和可持續性發展。
備註:文中照片合影者分別為周清海先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華語言文化中心顧問,中文係教授,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理事長)和甘於恩先生(暨南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Comments